靜觀與奇想-《嘈嘈切切》《WHERE IS THE LITTLE MOSS?》雙個展有感

  • 2016-01-05

筆者甫進入兆基創意書院的展覽廳便看到一白一粉紅的牆,上面寫了《嘈嘈切切》和《WHERE IS THE LITTLE MOSS?》雙個展的主題;牆右側的空間擺放了兩位藝術家的紀念冊、個人履歷和一些佈置創作,界線分明。的確兩者的創作媒介是截然不同的:曹穎褀以人物寫生、油畫和版畫為主,是讓人默站在面前靜心觀看;何翊雯連繫布藝、影片、聲音和相片,是惹人樂在其中地玩耍。她倆的共通點是關注生活的每個片刻,洐生出兩種相輔相成的態度-靜觀或奇想。

「嘈嘈切切」本是雜亂無章或琴聲輕重錯落的象聲詞,在曹穎褀的註釋下,它代表了機器重覆的沉重聲音(嘈嘈)和人們的輕聲細語(切切),而「無章」正是眾多生活交雜出來的面貌[1]。乍看起來曹穎褀的畫作平平無奇-顏色不怎樣鮮明、尺寸不怎樣大、技巧毫不張揚…甚至連景物和人物的外形都顯得東歪西倒,跟她畢業展那種學院作風不怎樣搭。然而細看會發現一種稚拙,就像兒童將現實的觀察扭曲重組成屬於他們的「真實生活」;似乎不受控的線條和壓得扁扁的空間,無關天馬行空與否,構成非常平實而讓人會心微笑的生活景象。其實曹穎褀的畫算得上細膩,看似小孩用廣告彩上色的表像下仍保留了油潤的顏色變化-筆者看到《工廠區旁的操場》中左邊那片婆娑樹影透出的光,或《在公園閒聊》那張泛綠的公園長木椅。《午睡》的樹葉像是密鋪平面,又好像保留了半點常識般遠處的樹葉會小一些,但不足以構成正常的透視錯覺。這些空間和線條的處理也呈現在她的版畫作品中。《和宜合道》這組版畫的背景是用同塊版印製,然後加插不同的人物-發呆的、行樓梯的、踏單車的⋯這些片段很尋常地反映出藝術家的日常。《嘈嘈切切》的展區正中間掛了十多張人物速寫-遠看似用臘筆畫出來,線條相對老練而有點抖動;近看才會發現那些都是數碼圖像的印刷本(充滿雜訊),讓筆者想起曾經在臉書見過她說自己嘗試用手機的筆繪功能記錄生活。以寫生而言,或許這些科技的介入帶來了更貼近現代生活的隨心和便利?另外,如果那些速寫的巴士地鐵眾生相如其他畫作一樣掛在牆上,或許就少了一份隨意(幾分晾衫的日常意味),也不會有充撐展場的實際效果吧。

《WHERE IS THE LITTLE MOSS?》這展題本身已是藝術家何翊雯給觀眾的遊戲-她相信生活的態度就是尋找日常之中的奇趣,在捉迷藏的過程中「踏上離奇旅程」[2]。筆者其實對「尋找隱藏的小青苔」興趣不大,也認為這頂多只能是親近她的創作的表面動機。當自己於展場內看到放大得似遊樂場的、色彩繽紛和軟綿綿的布藝品,更多是引發潛藏於內心的童真和異想-似乎無關性別喜好的內在動力。我以為自己不好這類少女色彩的裝置藝術(如要分類的話),但當日很累而且展場沒有其他人,所以很乾脆地脫掉鞋子、丟下背包然後竄入最角落的「布洞」裡休息(筆者事後發現自己無留意個別的作品名稱,抑或其實展覽無區分個別作品?)。「布洞」外圍被一串串用絲網包裹著的棉花球圍住,遠看會有點詭異但質感意外地舒適和充滿彈性,絲網上還掛著一些意思不明的塑膠蝦。布洞的天花投映了一位少女在桌上邊寫筆記邊吃花生的影片,筆者躺下觀賞時才聯想到身邊一串串的棉花球正是變形的花生,整個裝置更像個放大了茶几-內外空間和質感徹底倒轉了。何翊雯用青綠色的絨毛地毯舖墊自己的展場,地上除大型「玩具」外還用布縫製出來的荷包蛋和麵包圈串連出一條條的「路線」。筆者感到最奇特的是她為布球加了氣球的尾巴,玩味十足地偽裝裡面是空氣來的-大概只有在兒童畫才看到這種非常識性的物件關係,也指向何翊雯所發掘的「離奇」。有些裝置的會播出非語言的聲音,就像未懂說話的嬰孩總在喃喃表達自己,讓人摸不著頭腦。其中一面牆掛滿不同類型的生活物件的照片,如食物、飾物、布偶和文具等。雖然這些影像很實在,但在密集式堆砌後也呼應了整體的細碎和玩味感。

《嘈嘈切切》和《WHERE IS THE LITTLE MOSS?》是很簡單的個展,觀者大概不會從中悟到甚麼大小道理,又其實兩位藝術家只是在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日常生活-既可平實地記錄身邊的人事物,又可妙想自身的生活體驗。當筆者理解到曹穎褀和何翊雯不是畫廊主導的商業藝術圈的寵兒,也沒有直接以創作維持生計,二人自發集多年的創作一起搞的展覽就顯得純粹地「宣示自己的藝術生命」般鼓動人心吧。

   [ + ]

1. 「嘈嘈……」:工廠裡、印刷機、貨物升降機操作、馬迷呼喝、緊密沈重的節奏⋯⋯
「切切……」:公園裡、讀書桌前、戀人們、肚裡小生命、柔柔絲絲的細語⋯⋯
生活,就是所有聲音嘈嘈切切交錯著,這城的人,有勞動,有壓迫,有憤怒;也有悠然、安慰與休息,互相重疊交錯,才能夠支撐生活。這些人和聲音,繁複、鎖碎、不成章,但又真實地鼓動著。
2. 青苔依附在濕暗的樹叢上,微小且柔軟。
我們捲曲在厚厚的被窩中,微小且柔軟。
每天都是看似日常的生活,每天都是離奇的日常,
圍繞著微小的有趣與驚喜。
它們不作聲地躲藏,我們不期然地發現。
發現生活就是尋找的故事,每天都踏上日常的離奇旅程。

(擷自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展覽活動網頁

此文章未有相關回應

請留言一下: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